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课题组的所有成员把课题自实施以来我们课题组所做的工作向大家作一汇报。
我校课题组承担“快乐习作实践研究”以来,至今已是第四个学期。期间,我们得到了区教研室老师及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汇报课题自实施以来课题组的工作情况。
一、目标明确、有计划落实课题实施方案。
(一)确定自己的子课题。
每学期开学初,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根据课题实施计划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子课题计划。如课题实施初张曼迪、王文黎老师分别制定的一、二年级课题计划是“低年级口语兴趣及习惯的培养—快乐习作前奏曲”和“口语交际的点点滴滴”,袁秀红、张从杰制定的三、四年级课题计划分别是“我的生活我来写”和“捕捉生活,乐于写作”,滕秀英、吴培祥老师制定的五、六年级课题计划分别是“我手写我心”和“说真话、诉真情”,以便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快乐习作实践研究”。
从计划的确立可以看出,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在制定课题计划时都结合了年级段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像低年级关注了学生口语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中高年级则注重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素材,自主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二)及时调整研究计划。
随着学生年段的提高,说话能力,习作能力的提高,每位老师的课题计划、研究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张曼迪老师的课题计划由一年级上学期的“低年级口语兴趣及习惯的培养—快乐习作前奏曲”到二年级的《看看 说说 写写 画画—快乐习作第一章》;张从杰老师由四年级上学期的“捕捉生活,乐于写作”到如今五年级的《让生活走进作文 让作文展示个性》;王文黎老师由二年级上学期的“口语交际的点点滴滴”到现在三年级的《舒展身心 开始快乐习作》,这充分体现了科研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一宗旨。
二、扎实有效的开展快乐习作研讨工作。
(一)研究内容
1.抓习作研讨交流课活动。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快乐习作研究工作,我们课题组结合教学实际基本做到了每学期安排习作研讨课、课题反思交流及期末课题总结交流。如下表,展示在大家面前的就是05~0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组工作配当表(此时也正是快乐习作研究开始的第一学期),期中标红线的内容就是安排的习作研讨课活动。图片显示的是学期末教科研论文交流现场,课题组袁老师正在进行课题交流。
我们课题组举行了第一轮“快乐习作”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王文黎和张从杰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口语交际课《应该听谁的》和习作研讨课《烧不坏的手帕》。那次研讨课拉开了我校快乐习作研究的序幕。课堂上,老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快乐”为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了课题组成员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第一次研讨课就是我校语文组老师们“快乐习作实践研究”课题的初步探索活动。活动前,课题组所有老师进行了集体备课,就以往习作课堂中常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研讨,并商讨出了可行的办法,使本次课堂向快乐、高效又迈进了一步,使更多的学生有了畅所欲言的机会,真正体会到了交际的快乐。活动中,我们还请到了教研室孙老师来校指导。(孙老师听课图片)活动过后,老师们又能静下心来,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充分发表意见,使第一次研讨课活动扎实有效。
在孙老师的指导下,研讨课后,课题组成员及时总结了五条经验,更加明确了今后的研讨方向;(屏幕)
⑴重视课前准备。只有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较充分的准备,课上的口语交际才能出现生动活泼、高效省时的效果。
⑵激发学生浓厚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是成功的关键。
⑶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评指导,有序地把握时间是圆满完成一堂习作指导课的重要保证。
⑷老师融入到学生习作情景中,才会体会到学生习作中的真挚情感,点评、指导才有发言权。
⑸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课要重视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如:认真倾听的习惯,乐于参与的习惯,自觉搜集资料的习惯,积累好词好句、乐于读书的习惯等。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不足图片),如小组讨论缺乏实效性、口语交际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教师的指导不够到位、参与过多及如何提高课件的利用率等。
2.关注阅读教学,及时填补文本空白,提高学生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
除了关注平时的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我们还把注意力投向了阅读教学。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们加强了备课的实效性研究,关注学生的发展。当堂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写作材料,以激发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提高学生感悟生活和自主表达的能力。如袁老师执教《检阅》一课时,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展环节“写写你想说的话”来填补文本空白,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关系。(图片)
⑴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⑵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下,孩子们展开想象,打开话匣子,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由衷地赞叹。虽然有的学生的句子很稚嫩,也有的学生给出的句子显得不够通顺,但孩子们还是发自内心的去欣赏、赞叹让他们感动的小英雄,学生很快乐的写着,真是无拘无束。
3.重视修改策略的研究,引导学生自主修改。
一篇好作文不是一下子写成的,而是经过反复修改才成功的。在修改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自主修改是提高学生习作的关键。因此,平时的习作教学,老师们关注了教给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分两步走:首先,教给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写完后,从头至尾逐字逐句地读两遍。第一遍,边读边改,把那些错别字、用错的标点和有毛病的句子,都一一改正过来。第二遍,修改后,边读边听,边听边想,看还有什么问题。有问题处,再修改一下。必须强调,这里的读,是朗读。告诉学生即使在考场上,也要默读。通过朗读,你会感觉到自己作文语言““上口不上口”,一般来说,读起来不上口,“别扭”,那一定有毛病。朗读之后还要默读,体会自己的作文的“滋味”,有没有不对味的地方。自己修改后,我又让手拉手小伙伴互相修改,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改作文的好办法。改者竭尽全力,精心推敲;被改者虚心求教,细心修改,这样,对被改者和改者都有益。互改完成后还要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