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过程
1.从上面引出:为了解决领土狭小的问题,美国进行领土的扩张,是如何进行的?(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让学生自己总结)在美国扩张领土期间,许多移民由东部移居西部,形成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西进运动”。问:大批移民带着家产到荒漠的西部去干什么?是旅游吗?(激起学生的思维去谈西进运动的影响,学生的答案是多种的,只要说得有理就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多思考,积极发言。通过图片展示结合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南北矛盾是全课的难点,让学生细读本目、讨论分析南北存在着哪些矛盾问题─→学生发言,找出矛盾问题─→(展示有趣的漫画,再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对比(见下表)。加深对领土扩张,南北矛盾及内战爆发的关系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语言表达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内战爆发的原因。
北 方
南 方
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1.增加自由劳动力
2.在西部建立“自由州”
1.扩充奴隶数量
2.在西部建立“蓄奴州”
1.建立、保护国内市场与原料
2.扩充工业品,提高关税,限制工业品进口
1.原料大销往英国
2.扩充进口,降低关税
美国独立前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即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双方虽同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但却有很大差异,并存在着矛盾。独立战争中,为了打败英国,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结成了同盟。但独立后,联邦政权长期为南方种植园主阶级所把持。他们利用国家权力,顽固坚持奴隶制,因而受到广大人民和北方资产阶级的反对,由此产生了废奴运动。
19世纪上半期,随着美国的领土扩张、南北经济的发展,围绕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阶级的矛盾和斗争就更加尖锐了。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劳动力、市场和原料。19世纪上半期,南北方经济都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北方开始了工业革命。随着大批新兴企业(如矿山、钢铁企业、冶金企业、燃料企业)的新建和机器制造、纺织等行业的出现,北方资产阶级急需保护国内市场,保障原材料供应;需要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口,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特别是需要大量自由的劳动力。所以,他们迫切希望联邦政府建立统一的民族市场,实行关税保护,取消奴隶制,在西部建立“自由州”。因为按照美国宪法的规定,参议院是由每州派两名代表组成的,而西部新成立的州是自由州还是蓄奴州,直接关系到南北两方谁能控制参议院,进而控制国家政权的问题。所以,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成了南北方斗争的焦点。对北方资产阶级来说,废除奴隶制,不仅可以解决劳动力问题,而且可以削弱南部的经济实力,并使自己在政治上获得更多的权力。相反,南部种植园奴隶主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和控制国家政权,竭力把棉花等原料大批运往英国,并从英国输入大批廉价工业品,因而主张降低关税,扩大进口;扩充奴隶数量,在西部扩展奴隶制,增加蓄奴州。所以,奴隶制的存在,在经济上已成为阻碍美国经济发展、在政治上成为导致美国国家分裂的潜在危险因素。
由于1857年经济危机,大批工人面临失业,大量饥民在全国各地流浪,人们渴望得到西部的土地。北方工人、农民都把南方奴隶制度看作是一切苦难的根源,因而消灭奴隶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在南方,奴隶的斗争席卷各州,许多地方发生放火焚烧种植园仓库的事件。1859年,又发生了约翰·布朗起义,南北方矛盾日益尖锐,奴隶制存废问题已经到了必须用战争解决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