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三-教学教案» 正文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三-教学教案

[09-09 17:24:37]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8409

概要:(四)学习第2自然段。1.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走近正桥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用笔将有关词语标画出来。2.指名回答。(板书)(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柱)3.出示词语搭配练习,让学生按课文内容填写。红旗____,公路____,塑像____,桥头堡____,玉兰花灯柱____。(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玉兰花灯柱”、“桥头堡”是什么样子的?(2)教师随机介绍桥头堡高70米。4.这样的描写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景象十分美丽、壮观。)5.站在大桥上远望江面,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到: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听到:火车呼啸而过。想到:长江天堑被征服。(1)讨论:为什么江面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扁舟”是小船。“一叶叶扁舟”就是像一片片树叶那样的小船。因为作者远望江面,看到的是江面宽阔,江水浩荡,所以看到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同时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出桥体的高大。(2)为什么不写看见火车?而写“侧耳倾听”?(因为火车道在下层。火车“呼啸而过”,所以是听见而不是看见。)(3)这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由近及远、由看到听的顺序。)(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三-教学教案,标签: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suxue6.com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走近正桥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用笔将有关词语标画出来。
  2.指名回答。(板书)
  (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柱)
  3.出示词语搭配练习,让学生按课文内容填写。
  红旗____,公路____,塑像____,桥头堡____,玉兰花灯柱____。
  (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玉兰花灯柱”、“桥头堡”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随机介绍桥头堡高70米。
  4.这样的描写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景象十分美丽、壮观。)
  5.站在大桥上远望江面,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听到:火车呼啸而过。
  想到:长江天堑被征服。
  (1)讨论:为什么江面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扁舟”是小船。“一叶叶扁舟”就是像一片片树叶那样的小船。因为作者远望江面,看到的是江面宽阔,江水浩荡,所以看到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同时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出桥体的高大。
  (2)为什么不写看见火车?而写“侧耳倾听”?
  (因为火车道在下层。火车“呼啸而过”,所以是听见而不是看见。)
  (3)这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由近及远、由看到听的顺序。)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
  (五)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第3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谈话。
  教师告诉侗学们这是毛主席诗词中的一句话,原来是用来赞美武汉长江大桥的,这里引用这句话来赞美南京长江大桥。
  (2)让学生查字典解释“天堑”。
  “天堑”是天然形成的大沟,本课指天然形成的隔断南北交通的长江。长江自西向东奔流,使南北两岸交通不便,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使天然形成的隔断南北的长江如今变成了畅通无阻的大道。作者引用这句话再现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又生动形象地点明了南京长江大桥的作用,同时也赞美了大桥建设者的巨大贡献。
  (3)齐读这句话,体会作者情感。
  【板书设计】◆[2003-12-6]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三一文由(www.suxue6.com)www.suxue6.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Tag: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