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长风破浪行
——第30期中青班赴华东学习考察报告
经省委组织部批准,省委党校第30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于6月2日至11日赴华东地区进行异地教学。在10天的时间里,我们听“真经”于堂上,观“潮涌”于衢中,获益良多,感触不少。放眼滔滔拍岸的东海,极目滚滚东逝的长江,我们的目光得到了更远的延伸,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更大的震撼,我们的思维受到了更强的碰撞。
(一)
这次华东之行,我们重点考察了上海浦东新区、宁波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阴市华西村,参观了浦东干部学院、陆家嘴金融开发区、宝山钢铁公司、奉化市滕头村,其间听课7场。这些考察点各具优势,各具特色,集中代表了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置身高楼林立的都市,徜徉富饶整洁的村庄,靠前观察沿海经济的指天之势,亲身感受发达地区的蔚蓝步履,我们不禁为祖国东部海岸线的发展而惊叹,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繁荣而喝彩,为苏沪浙人民创业的精神而感动。
浦东:国家战略引领下的开发龙头。江泽民同志说过:“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是上海现代化的缩影”。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浦东还是上海的落后地区,人称“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自1990年邓小平同志倡导、中央决定开放开发浦东以来,浦东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浦东新区总面积280平方公里,16年来实现固定资产投入6000多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3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9%的速度高速增长。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0亿元,比16年前增长34倍,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200亿元,可用财力达到250亿元。浦东人自豪地说,他们用全上海1/12的土地、1/9的人口,提供了1/4的gdp、1/2的进出口贸易量、1/3的到位外资。今日浦东,经济园区领跑全国,体制改革领先全国,服务功能辐射全国,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磁悬浮列车、国际会议中心名闻遐迩,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宁波:前列意识引领下的海岸名埠。作为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全国14个城市之一,宁波的个性风格非常鲜明,特别是宁波港、宁波装、宁波帮名气很大。该市辖6区、2县和3个县级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人口546万,其中市城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213万。近年来,宁波人民牢记胡总书记关于浙江要“走在全国前列”的指示,埋头苦干,与时俱进,获得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多项桂冠。20xx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6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11亿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335亿美元,其中出口222.3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10元。发达的县域经济是宁波发展的亮丽风景,该市下辖的余姚市、慈溪市、奉化市、象山县、宁海县全部进入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县域经济与城区经济之比为5:5。
昆山:创业冲动引领下的外向奇葩。在中国实施对外开放的路线图中,昆山之路格外引人注目,昆山现象尤其值得解读。20多年来,昆山人不等不靠,自办开发区,走出了一条引进外资、外向发展的成功道路。20xx年昆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0亿元,工业总产值243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8亿元,雄居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第一。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于1985年,1991年列为江苏省重点开发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占地面积由创办之初的十几平方公里发展到今天的115平方公里。20年间,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投入近百亿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有1000多家内外资企业开工投产,共吸纳员工25万多人,工业发展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截止20xx年,累计有欧美、日韩、港台等46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开发区投资创业,合同外资近百亿美元,实际到位51亿美元,其中台资占65%,世界500强有18家在这里投资办厂。
华西:特色思维引领下的乡村都市。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江阴市华西村走的是一条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该村从改革开放之初大办乡镇企业起步,一直实行“多提积累少分配、少分现金多参股”,经济得到滚动式长足发展。目前,江苏华西集团公司下辖冶金、建材、纺织、旅游等多家分公司,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307.8亿元,村人均交税超过4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10000美元。经济实力增强了,环境建设的投入就增多了,人民生活水平就提高了。现在华西村民拥有各自的别墅豪宅、600多辆轿车和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真是“车看华西处处美丽,船看华西工业腾飞,山看华西一身正气,步行华西健心壮体。”近年,他们又秉持共同富裕的宗旨,将周边16个村纳入华西,使大华西村总人口达到3万,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展望新的征程,华西人正在朝着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二)
考察沿海发展是为了学习先进经验,解读经济现象是为了追靠发达地区。在这次异地教学中,我们且行且看,边学边思,深感发达地区值得学习的东西真是很多。作为走在全国前列的沿海地区,浦东、宁波、昆山、华西确实具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地区是不可模仿、不可复制、不可克隆的。我们要着力学习的是,沿海地区干部群众面对机遇的拼抢精神、面对事业的担当精神、面对未来的负责精神。具体而言,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他们具有强烈的机遇观念,能够抓住时机、先行先试。沿海地区干部认为,有准备就有机遇,没有准备只有挑战。在考察中我们有一个强烈的听觉撞击,那就是“机遇”一词经常挂在沿海干部的嘴上。实事求是地讲,浦东、宁波、昆山、华西的发展都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的杰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经济特区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上海市委市政府积极向中央汇报,争取实施浦东开发,结果是神话般地崛起了一座新城;本世纪初,又通过争取成为了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结果是国家17个部委把改革试点放在浦东。浦东人引为自豪的是,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把浦东开发写入了主体报告。浦东开发在长江流域的龙头地位,与上海人的机遇意识息息相关。昆山的发展也是一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昆山还是一个农业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只有3000多万元。1984年,昆山人顺应改革开放大潮,在没有上级批准、没有优惠政策的情况下,自费创办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时还不敢叫开发区,而是叫工业小区。他们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开展对台招商,现在昆山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家台资企业,引进台资额占全国的1/8,贸易出口额是河南省的5.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