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钱梦龙教学实录系列» 正文

钱梦龙教学实录系列

[09-09 14:08:3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语文教学反思   阅读:8525

概要:文 章 www.suxue6.com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师:今天要和同学们一起阅读的是一篇说明文。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一下目录的第一页,这一页共列出两个说明文单元,我们要阅读的说明文就在这两个单元里,同学们还不知道是哪一篇,现在给你们一个条件:这篇文章的标题很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你们猜是哪一篇,看谁猜得快猜得准。 (学生看书后纷纷举手)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是哪一篇了,你们真聪明!好,你来说。生(1):《死海不死》。师:完全正确!但你能说明一下为什么你猜是这一篇呢?生(1):这个题目叫“死海不死”,既然是“死海”,可又为什么说它“不死”, 这就在读者心里造成悬念,引起了阅读的兴趣。 师:刚才好多同学都举手了,你们猜的也是这一篇吗?有猜别的课文的吗?生(众):也是这一篇。师(指一学生):那你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意见吗?生(2):同意。我认为这个标题本身包含着一对矛盾:“死海”和“不死”,使读者产生疑问,急于想去读文章,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这个题目对读者有吸引力。师: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举手(无人举手)。有补充意见的同学请举手(无人举手)。哦,“英雄所见略同”,...
钱梦龙教学实录系列,标签: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初中语文教学反思,http://www.suxue6.com
文 章
www.suxue6.com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
师:今天要和同学们一起阅读的是一篇说明文。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一下目录的第一页,这一页共列出两个说明文单元,我们要阅读的说明文就在这两个单元里,同学们还不知道是哪一篇,现在给你们一个条件:这篇文章的标题很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你们猜是哪一篇,看谁猜得快猜得准。

(学生看书后纷纷举手)

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是哪一篇了,你们真聪明!好,你来说。

生(1):《死海不死》。

师:完全正确!但你能说明一下为什么你猜是这一篇呢?

生(1):这个题目叫“死海不死”,既然是“死海”,可又为什么说它“不死”, 这就在读者心里造成悬念,引起了阅读的兴趣。 师:刚才好多同学都举手了,你们猜的也是这一篇吗?有猜别的课文的吗?

生(众):也是这一篇。

师(指一学生):那你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意见吗?

生(2):同意。我认为这个标题本身包含着一对矛盾:“死海”和“不死”,使读者产生疑问,急于想去读文章,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这个题目对读者有吸引力。

师: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举手(无人举手)。有补充意见的同学请举手(无人举手)。哦,“英雄所见略同”,看来你们一个个都是小英雄!(笑)不过,我还有个问题想考考各位英雄:标题上有两个“死”字,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生(3):前一个“死”字指没有生命,第二个指淹死、死掉。

师:完全正确。你课前有没有看过这篇课文?(生摇头)那你怎么能回答得这样正确?

生(3):我在地理课上学到过。

师:啊,真好!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到了语文课上,这叫知识的“迁移”(板书“迁移” )。学习中经常注意“迁移”,知识就学得活了。现在请同学把书合拢,暂时不要看课文,大家回忆一下地理课上学到的关于死海的知识,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指一在偷偷看课文的学生)哈,你违规了,不许偷看!

(学生思考、回忆,片刻后陆续举手) 师:为了使回忆有条理,请按照以下几点逐一来说:

板书:1、地理位置;

2、得名原因;

3、海水趣事。

生(1):死海的位置在约旦和巴基斯坦(众插话: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中间。

师:巴勒斯坦在亚洲西部,巴基斯坦在亚洲南部,和我们中国接壤。这两个国家的中文译名只差一个字,而且都是亚洲国家,很容易记错,建议这位同学课外去找世界地图或亚洲地图查一查,以后就不会再搞错了。谁来说“得名原因”?

生(2):死海的海水含盐量特别高,水里各种动植物都不能生存,所以叫死海。

师:哦,死海的海水含盐量高,这是它的特点,由于有这个特点,就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谁能说说是什么现象?

生(七嘴八舌):人不会淹死。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无人举手)

师:我估计同学们都知道,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是吗?(指定一学生)这位同学戴着眼镜,看起来挺有学问,你来给大家说说看。

生(3):人在死海里不会下沉,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淹不死,因为……因为海水含盐量高,所以人不会下沉。

师:为什么海水含盐量高,人就不会下沉?你总得讲出点道理来。

生(3):海水含盐量高,它的质量就大。

师(追问):那如果扔进海水里的是一块铁呢?它会下沉吗?

生(3):我想会下沉的。

师:那么人为什么不下沉?光说海水的质量大,恐怕还不够吧?我知道你心里明白,问题是怎样把心里明白的道理准确地表达出来。

生(3):(思考片刻)海水的质量比人体的质量大。

师:说对了。但表达上还有一点点不足,想一想,在数学里如果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是怎样表达的?你这句话如果能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更好了。

生(3):海水的质量大于人体的质量。

师:那么铁块为什么会下沉?

生(3):因为海水的质量小于铁块的质量。

师:好!“大于” “小于”的“于”怎么解释? “大于”“小于”一般用在什么情况下?

生(3):“于” 是“比” 的意思,一般在两个数作比较的时候用。

师:说得真好!我说你有学问嘛,果然没看错人!(众笑)

师:关于死海的知识,同学们都已了解;这篇课文属于说明文,关于说明文的知识,估计同学们也已经知道了不少。你们已经知道的东西,如果还要老师重复地教,你们觉得有劲吗?(众:没劲!)是呀,我也觉得没劲。因此,我想我们在决定这篇课文里哪些知识需要老师教之前,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什么知识可以不教”。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这篇《死海不死》看一遍,然后根据课文后面练习题的要求想一想:练习题要求我们掌握的知识哪些可以不教?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小声议论议论,互相交流。

(学生看课文,小声议论后纷纷举手)

生(1):我认为课文里用到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以不用教。

师:说说理由。

生(1):课文里为了使说明更加具体准确,用了一些数字来说明海水含盐量高,如“135.46亿吨氯化纳、63.07亿吨氯化钙、各种盐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等等,这种说明方法一看就知道,完全可以不教。

生(2):我同意他的意见,但还有点补充。课文在说明海水含盐量高的时候用了很多数据,使用这些数据的作用是使读者对死海海水的含盐量究竟高到什么程度更加明确了。这些道理也很简单,不教也懂。 师:是啊!你们看,“135.46亿吨”、“63.07亿吨”,这简直都是一些天文数字!我在读到这些数字的时候,对死海海水的含盐量的印象就特别强烈。这两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课文里的这些数字说明和它的作用,的确一看就明白。不过如果不教的话,有关的一些知识是不是能够掌握,我还是有些不放心。例如,课后练习中还要我们区别“确数”和“约数”,并且要求知道什么情况下用确数,什么情况下用约数。这些知识不教行吗?

生(1):我认为行。

师:哦,你挺自信,好样的!认为可以不教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同学举手)。看来,还有一小部分同学似乎还缺少一点自信。(指一不举手的学生)你是认为还要教的,是吗?

[1] [2] [3] [4]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钱梦龙教学实录系列》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