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数学学习数学名师走近数学家杨乐:万事不离其“数”» 正文

走近数学家杨乐:万事不离其“数”

[12-26 23:25:43]   来源:http://www.suxue6.com  数学名师   阅读:8723

概要:杨乐,著名数学家,1980年中国科学院增选后共约400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他成名很早,还不到四十岁时,便在“科学的春天”时代和华罗庚、陈景润、张广厚等一起躋身中国数学界的标桿式人物。而今,作為中国数学界的杰出学者,与他取得的成就相较,73岁的年龄仍时常被人讚叹“真年轻”。2012年1月18日,农歷兔年的倒数第四天,杨乐在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办公室接受了《人民画报》记者的专访。两个半小时里,访谈的每一句话基本都与数学有关。杨乐一辈子学数学、爱数学、研究数学、教授数学,想“把一生都献给数学”。在他的眼里,数学既趣味无穷,也是各门学科的基石,更对培养人的综合能力意义深远。无论是他的人生,还是他眼中的世界,都万事不离其“数”。“中科”的秘密翻开杨乐的个人成长史,贯穿始终的主旋律就是“数学”。杨乐於1939年11月10日出生在长江边上的江苏省南通市。父亲杨敬渊曾长期出任南通通明电气公司副经理,并主持工作,从小对他的要求是好好读书,学点本领。杨乐从小学习成绩就不错,后考入当地最好的“省中”江苏省南通中学。不过,他真正第一次感受到“数学的威力”,是...
走近数学家杨乐:万事不离其“数”,标签:数学名师大全,http://www.suxue6.com

  杨乐,著名数学家,1980年中国科学院增选后共约400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他成名很早,还不到四十岁时,便在“科学的春天”时代和华罗庚、陈景润、张广厚等一起躋身中国数学界的标桿式人物。而今,作為中国数学界的杰出学者,与他取得的成就相较,73岁的年龄仍时常被人讚叹“真年轻”。
  
  2012年1月18日,农歷兔年的倒数第四天,杨乐在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办公室接受了《人民画报》记者的专访。两个半小时里,访谈的每一句话基本都与数学有关。杨乐一辈子学数学、爱数学、研究数学、教授数学,想“把一生都献给数学”。在他的眼里,数学既趣味无穷,也是各门学科的基石,更对培养人的综合能力意义深远。无论是他的人生,还是他眼中的世界,都万事不离其“数”。
  “中科”的秘密
  
  翻开杨乐的个人成长史,贯穿始终的主旋律就是“数学”。
  
  杨乐於1939年11月10日出生在长江边上的江苏省南通市。父亲杨敬渊曾长期出任南通通明电气公司副经理,并主持工作,从小对他的要求是好好读书,学点本领。杨乐从小学习成绩就不错,后考入当地最好的“省中”江苏省南通中学。不过,他真正第一次感受到“数学的威力”,是在上初二时。用英文字母进行运算的代数,可以简洁巧妙地解决许多小学时代的难题,这让他十分著迷。平面几何的推理和论证,也让他觉得非常新鲜。因為看到数学课本中很多定理都是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他暗自立下志向:要把中国人的名字,写在未来的数学书上。
  
  在他的记忆中,中学的教学进度很慢,只要上课认真听,当堂便能掌握。每次老师布置的几道作业题,他常常课间十分鐘就完成了。算得“不过癮”,他就在课外找到哥哥姐姐留下的数学参考书,痴迷地做各种习题。网络上盛传一个关於他的传奇——中学时代做了上万道数学题。对此,杨乐说,自己没有专门统计过,“但是,中学六年,共有约2000天,那时每天做一二十道题是常事,所以过万是肯定有的”。初三时,杨乐找来当年全国大学统考的数学试题,发现只有一道题不会做。那时,他就朦朧地有了一个关於未来的愿望:上大学读数学系,一辈子从事数学研究。
  
  高一新学期,他给新的数学教科书包上漂亮的书皮,并在书皮空白处悄悄地写下“中科”两个字,意為希望今后能进入中国最高的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但又害羞,怕被同学发现,所以简写成只有自己能理解的“中科”二字。
  
  高中时代的杨乐,已是学校里小有名气的数学高手。高一时,就时常有高三的学长拿著难题来找他“请教”。一次数学考试,杨乐只考了20分鐘就交卷了,监考老师起初还以為他交白卷,可仔细查看后惊讶地发现,所有考题竟然都回答得準确无误。
  
  1956年,不满17岁的杨乐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北大六年,杨乐自己的解读是,“离我的‘中科’之梦又更进了一步”。他不曾见到过北京香山的红叶、玉渊潭的樱花和十三陵的地下宫殿,而是尽情地畅游在数学的世界里,每天学习常常十一二小时以上。大三时,一堂数学课上,他突然对给他们上课的著名数学家庄圻泰教授说,关於他们正在学习的某个定理,可以给出比苏联数学家编的标準教科书上更简单的证明,并当场一步步演算,最终让庄教授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这个年轻人对经典著作提出了不算重要却值得讚赏的见解。大学后半期,由於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搞学术研究被视為走“白专”路线。杨乐怀揣著小笔记本,躲进偏僻人少的教室,继续学习数学。下放到湖北蒲圻的工地劳动时,他也不忘带上心爱的数学书,每天干完繁重的体力活,当别人在工棚里打扑克、聊天时,杨乐就在一旁研究数学。
  
  数学究竟有什麼魅力如此吸引著他?杨乐说,数学的魅力在於真和美。他认為,数学的“真”是指它对真理的追求十分纯粹,比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至今仍是世界难题,即使可以用计算机验证上亿的数均符合,只要数学推理上没有严格证明,就不能说它成立。而数学的“美”也正是蕴涵在这种严密的逻辑推理之中。“很多时候,越是高质量、重要的创新,其表达方式也越简洁、越美。”
  
  “杨─张不等式”
  
  1962年,杨乐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并如愿考入他向往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為数学大师熊庆来教授的关门弟子、华罗庚的同门师弟。
  
  杨乐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年近古稀的熊庆来先生对他们说:“我年事已高,虽不能给你们多少具体的帮助,但老马识途。”那时,他跟随熊先生开始研究数学领域的前沿方向“函数值分布论”。这个方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於世界数学的中心位置,文献和专著非常多。所麼,该从哪里著手,读哪些书比较好呢?杨乐说,如果让还是门外汉的他自己选,他很可能会选六七百页的精装巨著,以為那最有分量。但是,熊先生推荐了一本只有100多页的专著,作者是现代函数值分布论的创始人,读完之后,很快就可以接触到该领域世界前沿的核心问题。
  
  在熊先生的指导下,读研的头3个月,杨乐就完成论文《亚纯函数及函数组合的重值》,后发表於《数学学报》。1964年,他和张广厚开始合作研究全纯与亚纯函数族,并获得了很好的成果,用法语写成的学术论文於次年发表在《中国科学》期刊上。然而,他们多年以后才知道的一个事实是:当时他们的研究成果,恰好解决了英国著名数学家海曼於1964年一次国际数学会议中提出的《函数论研究中的若干难题》中的一个问题,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
  
  杨乐说,正如从弓箭、shou枪、大炮到导弹的变化一样,近百年来,数学学科和所有学科一样也经歷了加速发展的过程。在他看来,掌握了中小学的初等数学、大学的高等数学,再到研究生期间初步接触数学某一领域的前沿研究,只能看作是刚刚进了数学研究之门。一般来说,在国际上,博士毕业后的几年,因為正处於创新最强,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同时又不必忙於各种事务,所以,往往是研究人才最出成果的阶段。
  
  然而,正当杨乐蓄势待发,準备大显身手时,“文革”爆发,中科院数学所的研究工作完全中断,杨乐已完成博士论文,却未能正常毕业。在此后长达四五年的时间里,杨乐没有机会再碰数学书本,只能在脑海里“走走神”,抽象地思考一些数学问题。

[1] [2]  下一页


Tag:数学名师数学名师大全数学学习 - 数学名师
《走近数学家杨乐:万事不离其“数”》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