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生:对! 师:当然对。如果这样说:尺子上,只有从0到1是1厘米,对吗? 生:不对。 【评析: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课堂散发出知识和智慧的光芒,教师的及时鼓励和肯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灵感,让课堂火花闪现。】 师:好,下面一起来看。这是从0到1是1厘米。现在呢?(课件展示) 生:从1到2也是1厘米;从2到3也是1厘米;从3到4也是1厘米;从4到5也是1厘米;从5到6也是1厘米;从6到7也是1厘米。 师:说了这么多句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几到几是1厘米,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 生:两个数字挨着的就是1厘米。 师:就是这样,好极了!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课件展示)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和总结,在发展学生思维概括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虽然学生的语言还显得稚嫩,但表达的意思很准确,教师也不做过分的纠正,充分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生:从7到8也是1厘米。 师:好,考考大家行吗? 生:行! 师:找数4,了吗? 生:找到了! 师:从4到几是1厘米? 生1:从4到5是1厘米。 师:大家来评价,对不对? 生:对! 师:谁还能说,从4到几是1厘米? 生:从4到3是1厘米...
特级教师刘德武《认识厘米》教学实录,标签:数学名师大全,http://www.suxue6.com
生:对!
师:当然对。如果这样说:尺子上,只有从0到1是1厘米,对吗?
生:不对。
【评析: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课堂散发出知识和智慧的光芒,教师的及时鼓励和肯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灵感,让课堂火花闪现。】
师:好,下面一起来看。这是从0到1是1厘米。现在呢?(课件展示)
生:从1到2也是1厘米;从2到3也是1厘米;从3到4也是1厘米;从4到5也是1厘米;从5到6也是1厘米;从6到7也是1厘米。
师:说了这么多句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几到几是1厘米,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
生:两个数字挨着的就是1厘米。
师:就是这样,好极了!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课件展示)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和总结,在发展学生思维概括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虽然学生的语言还显得稚嫩,但表达的意思很准确,教师也不做过分的纠正,充分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生:从7到8也是1厘米。
师:好,考考大家行吗?
生:行!
师:找数4,
了吗?
生:找到了!
师:从4到几是1厘米?
生1:从4到5是1厘米。
师:大家来评价,对不对?
生:对!
师:谁还能说,从4到几是1厘米?
生:从4到3是1厘米。
师:有新意,有创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一般人都习惯从左到右看依次往后,一说到4,就往后想到5,所以从4到5是1厘米。可是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啊,他不仅会顺着想,还会倒着想。从4到3也是1厘米。
【评析:从4到几是1厘米?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希望出现不同的答案,当学生真的出现了这种答案时,教师的充分肯定是对学生独思维品质独创性的鼓励与提升。】
师:请一个特别棒的同学,把这两句话结合在一起说。从4到几是1厘米,要说完整。
生:从4到5是1厘米,从4到3也是1厘米。
师:她不仅能说完整,刘老师还很欣赏她会用“也”字!用得好!现在请大家看看,他们说的对不对。(课件展示)
现在再请大家说一说,从8到几是1厘米,这次不仅要说 对,还要求说完整。
生:从8到9是1厘米;从8到7也是1厘米。
师:现在请你自己比一比,用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表示出1厘米。你觉得1厘米应该有多长,开始。
(生讨论,互相比划)
师:比好了吗?好了,不动,拿出尺子,自己比一比,1厘米是不是这么长。
(生对比,教师巡视学生的情况,有重点地辅导)
师:好了,现在把尺子放桌上不动。只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开始。
(生比划)
师:有的同学比划已经很准了。好了,收尺子,坐好。
【评析:对于用手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刘老师将这个环节处理得比较简单,也正是由于处理的形式很单纯,才突出了1厘米有多长是一个常识性的认识和技能。】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厘米,还认识了1厘米,知道了1厘米非常小。但我们不能光认识1厘米啊,光认识1,那怎么发展,怎么应用啊?所以,下面我们除了认识1厘米,还要认识2厘米(生呼应教师往下说:3厘米,4厘米……)概括的说,就是几厘米。(板书)
【评析:从1厘米到几厘米的认识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利用过程使学生明白了“发展”这个比较抽象的词汇;并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发展在学习上的重要性。】
三、认识几厘米
师:现在请你看屏幕,将出现一条红色的彩带,请你看看它的长是几厘米。(课件展示5厘米)
生(抢答):5厘米。
(师沉默,不作回应)
生(部分):6厘米。
(学生间有争论)
师:那我知道了,现在大家的认识,要么是5厘米,要么6厘米,两种意见出现了交锋。最后的答案当然只有一个,不可能既是5厘米又是6厘米,到底谁对,也不能看谁声音大谁就正确,需要你说理由。请你来说一说。
【评析:当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出正确答案“5厘米”时,刘老师并没有喜出望外的、正中下怀的立即给予充分肯定,而是静静的等待着错误答案的出现。因为刘老师知道,学生中会有不同的意见的,如果不给错误意见暴露出来的机会,错误就会形成隐患。】
生1:我觉得是6厘米,因为从1到5就是5个了,再加上0,就是6个。所以是6厘米。
生2:我觉得是5厘米,因为我数的是格子,不是数。
师:说得都很有道理,谁还想说?
生3:我觉得是6厘米,因为从0到6是6个,我们不能把0忘记了,就像黑板上写的,0表示起点。
师:的确,0很重要。所以他认为应该算上0。
生4:我觉得是5厘米,虽然0到6是6个数,但是0前面没有数了,也就是说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是1厘米,从2到3是1厘米,从3到4是4厘米……(口误)
师: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数到这儿已经相当出色了!孩子们,其实我觉得通过这个过程,知识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同学们这种互相争论、互相倾听、互相学习的氛围,很好。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当然还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对方说得对,就要放弃自己的看法,用大人的话说就是,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刚才大家说的,肯定有的是对的,有的是不对的。无论你说对了,还是说错了,都是勇敢的,好样的。到底是5厘米,还是6厘米,这个答案不应该用老师来说,应该研究这条线段与刚才我们研究的1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看它包含了几个1厘米。请看看屏幕,我们数一数。
【评析:学生的争论可谓精彩,教师在争论过程中没有任何倾向性的表态,这就给学生创造了非常宽松的表达空间。最后,教师还是没有将重点放在谁对谁错这个问题上,而是将落点放在了“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的世界观渗透上,可谓技高一筹。的确,学生的认识有对有错,这很正常。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最可贵的不是对了还是错了,而是他们是否敢于表达、乐于倾听、善于学习。只有这样的学习态度和氛围,才能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能学会学习。最后的答案不是教师说了算,而是用事实说话,渗透给学生用实践验证理论的唯物主义实践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数学名师,数学名师大全,数学学习 - 数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