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考试频道资格考试司法考试试题2017年司法考试冲刺法制史讲义» 正文

2017年司法考试冲刺法制史讲义

[04-19 21:55:37]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司法考试试题   阅读:8619

概要:一、西周法制指导思想西周的法制指导思想——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明德慎罚”具体化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德教的内容为“礼治”。西周的宏观法制特色是“礼”、 “刑”结合。汉代中期以后,法制指导思想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礼法结合”是中国传统法制的特征。二、西周法制1.礼的抽象原则为“亲亲” (适用于亲族范围), “尊尊” (适用于社会范围)。2.西周“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3.“礼”与“刑”的关系。 注意把握“出礼入刑”,“礼下不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真正含义。4.把握“质剂”、“傅别”适用的契约种类。质人是专门管理契约的机构。5.西周的婚姻继承(1)注意识记西周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婚姻成立的“六礼”程序以及婚姻解除的“七出”、 “三不去”(2)西周的宗法继承(身份:嫡长子继承制)。财产继承究竟是嫡长子继承还是诸子均分不可考证。6.西周的司法制度西周设大司寇作为最高司法长官,并确立了“狱”与“讼”划分,“五听”,“五过”和“三刺”制度(特别注意具体把握“五过”的内容)。三、春秋战国秦汉法制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活动(铸刑书)。2.中国历史上...
2017年司法考试冲刺法制史讲义,标签:司法考试真题,司法考试教材,http://www.suxue6.com

  一、西周法制指导思想

  西周的法制指导思想——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明德慎罚”具体化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德教的内容为“礼治”。西周的宏观法制特色是“礼”、 “刑”结合。汉代中期以后,法制指导思想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礼法结合”是中国传统法制的特征。

  二、西周法制

  1.礼的抽象原则为“亲亲” (适用于亲族范围),  “尊尊” (适用于社会范围)。

  2.西周“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3.“礼”与“刑”的关系。 注意把握“出礼入刑”,“礼下不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真正含义。

  4.把握“质剂”、“傅别”适用的契约种类。质人是专门管理契约的机构。

  5.西周的婚姻继承

  (1)注意识记西周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婚姻成立的“六礼”程序以及婚姻解除的“七出”、 “三不去”

  (2)西周的宗法继承(身份:嫡长子继承制)。财产继承究竟是嫡长子继承还是诸子均分不可考证。

  6.西周的司法制度

  西周设大司寇作为最高司法长官,并确立了“狱”与“讼”划分,“五听”,“五过”和“三刺”制度(特别注意具体把握“五过”的内容)。

  三、春秋战国秦汉法制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活动(铸刑书)。

  2.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活动(铸刑鼎)。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

  4.《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中的总则部分(《具法》)。

  5.在秦朝,盗是侵犯财产的犯罪,贼是侵犯人身的犯罪;不直,纵囚是故意犯罪,失刑是过失犯罪,逃避徭役方面的罪有“逋事”与“乏徭”(注意二者区别)。

  6.在秦朝,髡、耐等耻辱刑、赀刑、族和收等刑罚相当于现代的附加刑。

  7.谪刑适用于犯罪的官吏;“具五刑”是秦代独特的死刑执行方法。

  8.秦代的刑法适用原则:以身高为标准确定刑事责任能力;区分故意(端)和过失(不端)诬告反坐。

  9.汉代文帝、景帝时进行刑制改革,开始废除肉刑。

  四、中国古代法典的演变

  法典

  关键词

  古

  代

  刑书

  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竹刑

  邓析;私人著作

  刑鼎

  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法经

  李悝;6篇;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

  曹魏律

  18篇;刑名;八议

  晋律

  泰始律;20篇;刑名 法例;准五服治罪;张杜律

  北魏律

  20篇;官当

  北齐律

  12篇;名例律;重罪十条

  开皇律

  十恶;封建制五刑

  武德律

  唐代首部法典

  贞观律

  确立了唐律德基本内容和风格

  永徽律

  典型代表;元代以后《唐律疏议》

  唐六典

  法官回避制度

  宋刑统

  刊印;分门;综合;收录五代法律

  大明律

  名例+六篇(中央六部)

  明大诰

  重典治世;重典治吏

  明会典

  英宗

  大清律例

  最后一部集大成

  清会典

  行政法;五朝(康雍乾嘉光)

  五、刑罚适用原则

  1.汉律的儒家化 (1)上请:开始于刘邦,至东汉时成为普遍特权; (2)“恤刑”原则适用于老、幼、妇、废疾等人。(3)亲亲得相首匿:卑幼藏匿尊长亲属,不处罚;尊长藏匿卑幼,罪应处死的上请皇帝减免,其他也不负刑事责任。

  2.魏晋南北朝法律的儒家化:八议、官当、重罪十条、刑罚制度改革、准五服以制罪、死刑复奏制(北魏太武帝)。   

  3.唐律上的刑罚原则

  ①区分公、私罚(私罪处罚重);②自首原则(自新、不适用情形、免刑、实和尽); ③类推断罪:“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④化外人法律适用;(国籍相同属人主义,国籍不同;属地主义) ⑤“十恶”(渊源于北齐律的重罪十条;谋反、谋叛、谋大逆、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其中谋反、谋叛、谋大逆、大不敬是侵犯皇权的犯罪;常赦所不原)

  4.元律:四等人;蒙汉异法(蒙古人及宗室的案件由中央大宗正府审理,汉人及南人的案件由刑部审理。)

  5.明律:

  (1)从重从新原则;

  (2)明刑弼教:、

  ①“明刑弼教”最早见于《尚书》。宋以多将其附于“德主刑辅”之后,其着眼点是“大德小刑”和“先教后刑”。

  ②宋代以后,朱熹有意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认为礼法二者对治国同等重要。可以“先刑后教”。

  ③这一变通意味着中国封建法制指导原则沿着德主刑辅——礼法结合——明刑弼教的发展轨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朱元璋推行重典治国政策提供思想理论依据。

  (3)重其所重(盗贼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轻其所轻(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清代沿袭了明代法制的这一特点,扩大和加重对十恶中“谋反”、“谋大逆”等侵犯皇权的犯罪的惩罚。清律中的文字狱均按谋反大逆定罪。

  六、唐以来种类与重要罪名

  1、隋唐:①封建制五刑由隋《开皇律》确立;②加役流为《贞观律》所创;③六赃(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强盗、窃盗、坐赃)  (按赃值处罚、前三属于职务犯)

  2.宋朝

  ①折杖法(宋太祖),把握其适用的对象和具体处理(死刑不折杖); ②配役(刺配、源于五代后晋、宋太祖首用、仁宗后常用)。③凌迟(源于五代,仁宗时首用;神宗后常用:南宋《庆元条法事类》确定为法定刑,明清继承;《大清现行刑律》废除。)

  3.明朝 ①奸党罪,创立于明太祖朱元璋。②充军刑,明朝将此规定为正式刑。

  七、司法机关演变

  (一)秦汉魏晋南北朝

  1.秦汉时的最高司法审判长官为廷尉;。监察制度开始于秦朝:秦、西汉以御史大夫为首; 3.西汉武帝设司隶校尉和刺史,4.北齐时改廷尉为大理寺;  

  (二)唐宋

  1、唐宋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主大司法机构。

[1] [2] [3]  下一页


Tag:司法考试试题司法考试真题,司法考试教材考试频道 - 资格考试 - 司法考试试题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