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主观题教学:以变应变
无锡市八士中学 祁德昆
纵览近些年高考政冶主观题,我们不难看出命题具有新情境、小切口的特点,命题设问体现出开放性、应用性、有效性,命题立意从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参加高考政治科阅卷工作,感触最深的是相当多的考生主观题答题思维能力欠缺,或者回答问题角度单一,只及一点,不及其余。传统的教学观念“以不变应万变”,猜题押宝、被动防御,题型僵化,方法单一,将越来越难以适应高考命题的发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倡导“以万变应万变”。在把握“考试说明”的实质内容与改革方向的基础上,变换多种训练形式,变换多种题型,变换多种思维角度和方法。在知识能力要求的一定之规下,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视野开阔起来,情感丰富起来,个性发挥出来,把知识、能力、觉悟与现实生活的需要结合起来。现总结如下。
一、变换题型训练,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针对高考陈题新做,变换题型考查。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同一知识点考核,以不同题型强化训练,即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如“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我设计了1、选择题:“生产同样一匹布,甲耗费5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6小时劳动时间,丙耗费7小时劳动时间。谁的一匹布的价值量大。A、甲的大 B、乙的大 C、丙的大 D、甲、乙、丙的一样大。2、简答题:生产同样一匹布,甲消耗了3小时劳动,乙消耗了2小时劳动,丙消耗了1小时劳动,试问谁的一匹布的价值大?为什么?
二、变换材料设问,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政治学科知识是相通的,高考更注重考察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如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