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免费教案历史教案历史说课稿抗日救亡运动--说课» 正文

抗日救亡运动--说课

[04-08 17:17:57]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历史说课稿   阅读:8725

概要:(1)教法: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2)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三、教学过程在新课教学中,我对本课教学环节作如下构想和设计,配合使用课件,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引入新课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学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设计巧妙的导语使学生有新颖感,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角色,激起学生去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产生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先播放一段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录像。熟悉的画面不但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针对这段录像我巧妙设问:“日本在东北建立殖民统治的阴谋得逞以后,日本是否还会采取进一步的侵华行动呢?”在老师的启发设问下,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踊跃发言,从而培养了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老师的总结使学生明确了日本的侵略本质以后,然后话锋一转:“19...
抗日救亡运动--说课,标签:初中历史说课视频,高中历史说课课件,http://www.suxue6.com

(1)教法: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在新课教学中,我对本课教学环节作如下构想和设计,配合使用课件,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引入新课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学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设计巧妙的导语使学生有新颖感,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角色,激起学生去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产生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先播放一段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录像。熟悉的画面不但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针对这段录像我巧妙设问:“日本在东北建立殖民统治的阴谋得逞以后,日本是否还会采取进一步的侵华行动呢?”在老师的启发设问下,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踊跃发言,从而培养了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老师的总结使学生明确了日本的侵略本质以后,然后话锋一转:“1935年日本扩大了对我国的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灭国的危险,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不是坐以待毙,而是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第二环节:新课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先采用整体教学法,引导学生带着“导学目标”中的问题自读本课,让学生结合书中图文,自读自悟,自主发展,学生自读完毕,找出本课的内容要点,构筑本课的主体知识结构,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导学目标:

(1)什么是华北事变,日本制造华北事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4)一二九运动爆发的原因,时间,领导者,口号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5)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事变爆发以后出现了怎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政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具有什么意义?

在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研究学习,鼓励学生踊跃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意见。

在第一个子目——“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扩大”的学习中,为了充分体现本课的知识结构,我大胆的对教材结构进行改变,把它分为两个子目:“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扩大”和“瓦窑堡会议”。对于什么是华北事变和日本制造事变的根本目的,学生较容易解决,我只要求学生在刚才自学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对于瓦窑堡会议,学生经过自学知道它的重要成就是制定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但对于中共为什么要制定这一政策,学生不易理解,于是我引导学生回忆“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以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使学生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博大胸襟,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党,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在“一二九运动”这个子目的学习中,我先要求学生回答出导学目标中的问题,从而检查了学生的自学情况。为了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知识、在比较中掌握知识,我要求学生讨论:“比较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异同(包括背景,领导者,主力,口号,结果,意义等方面)”。经过比较,使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使学生受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西安事变的学习中,我首先要求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事变爆发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使学生认识到西安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蒋介石长期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的结果。在讲述西安事变的经过时,播放一段华清池捉蒋的录像,激烈而惊险的场面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使学生油然而生对张、杨的敬意。“蒋介石被逮捕了,如何处置蒋介石呢?”在老师的启发设问下,学生的情绪激昂起来,踊跃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该杀,有的说不该杀,然后我根据实际情况,将赞成杀蒋介石的定为正方,反对杀蒋介石的定为反方,双方各自先进行讨论,找理由,教师进行指导,最后正反双方各选两名学生代表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论。经过争论,学生的口才得到锻炼,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最后由教师总结:“蒋介石罪该万死,但此时不能杀”。由此导入事变出现的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怎样的反映?原因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自由交谈,相互启发,使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的党。怎样评价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学生经过讨论、回答,老师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最后把它概括为“时局关键”、“基本结束”、“开始出现”、“初步形成”,这样既加深了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的认识,又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历史说课稿初中历史说课视频,高中历史说课课件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历史说课稿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