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清政府实行的“新政”;收回利权运动;兴中会的成立及其革命主张;陆皓东及广州起义的影响;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及其代表著作;华兴会、光复会和日知会。
2. 能力方面:
(1)通过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史背景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章炳麟、邹容、陈天华三位民主革命思想家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辨析与概括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揭示“新政”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实看本质的理性思考问题的态度。
(2)通过对陆皓东、邹容等献身革命事业英雄事迹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宏伟志向和为进步事业献身的价值观。
4. 学法指导方面:
(1)指导学生分析兴中会誓词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指导学生分析、对比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内容,使学生学习分析、比较和综合历史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是重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它的到来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认清这一点,对于认识和理解革命的发生、发展,特点是革命的性质有重要的意义。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是重点。伴随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它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掌握这一内容,能使学生对于革命爆发后形势的迅猛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2. 难点分析:
(1)对兴中会誓词的正确理解是难点。限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不易正确理解兴中会誓词的内容,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辅以必要的讲解,以求得到这一问题的正确理解。
(2)清政府“新政”的实质是难点。限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可能会把“新政”的内容与戊戌变法的内容等同看待,进而对“新政”的实质产生错误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新政”出笼的背景、目的以及实施的内容,使学生认清“新政”的实质。
课堂教学设计
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陷入严重民族危机的中国,先后发生了戊戌变法和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然而,这两大运动均以失败而告终。此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更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引导学生回忆《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生:(回忆并由一名学生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