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近体诗八首(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教案» 正文

近体诗八首(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教案

[09-09 18:44:03]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8265

概要:三、 背诵这首诗歌 四、 自学《越中览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讲解《登高》,自学其余近体诗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课前故事引入 (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二、 课文分析引导 1、 放音乐《二泉映月》 2、 老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营造凝重的课堂气氛。 3、 师再朗诵,学生跟读 4、 讲解:要想读好一首诗或一...
近体诗八首(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教案,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http://www.suxue6.com
三、 背诵这首诗歌 
四、 自学《越中览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讲解《登高》,自学其余近体诗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课前故事引入 
(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二、 课文分析引导 
1、 放音乐《二泉映月》 
2、 老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营造凝重的课堂气氛。 
3、 师再朗诵,学生跟读 
4、 讲解:要想读好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你就把你自己当成作者,化身为其人,就当这首诗或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写的。老师在读这首诗时就真是这样想的,我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我就站在长江边上,衣衫褴楼,蓬头垢面,登高望远,怀想家乡,思念亲人,牵挂祖国,同时更凄凉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这一辈子。  
所以,读好一首诗,理解--这是首先要做到的。注意,所谓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板书:理性地把握)这应是诵读好的一个前提。  
可是,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你们并没有跟我一样非常理性地。深入地理解这首诗呀,你们为什么也读得这么好呢?       
3、启发式教学:(1)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2)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3)十四字写六种景,什么特点?  
   (4)急风、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身体的,还是心灵的?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飞鸟,你们想像一下,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  
同学们敢于展开想像,用自己的想像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  
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想像成一只欢乐的呢?而且大家为什么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  
诗人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鸡鸣山更幽"。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5)教师提示:就让我们化身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风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诵读一下这两句。"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渺小;"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子;……读"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  
语调、表情、动作都要配合上。"天高"--要仰视,清渚、沙白--要俯视,"鸟飞回"--要远望,向着家乡看。  
  要求学生对老师的示范,既要听,又要看。(师生共读)  
  (6)颌联,写了几种景物?  
  由落水,我们想到什么?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  
&

上一页  [1] [2] 


Tag:高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语文教案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