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6月1日至6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全省发改系统公务员进行更新知识培训(第二期),我全程参与了所进行的11个专题培训。现将培训心得体会简要总结如下:
一、开拓了视野
长期以来,我所涉猎的知识大多限于面对当前工作,涉及面窄,内容深度浅,对全局性的知识所学甚少。通过本次培训,特别是听了“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段刚同志的讲座后,对当前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加深了认识。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究其根源是20xx年到20xx年,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由于政府通过按揭贷款的支持,很快火爆起来。发展到了20xx年,美国人购房的按揭贷款已经和美国的GDP一样大。这些通过“两房”给低收入人的住房贷款很快就有人还不上钱了,这种还不上钱的比率越来越高,就引发了次贷危机。之后随着大量金融衍生品资金链断裂,进而形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这次风暴会对未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现在能看到的简单来说会有以下几点:
第一,银行的业务本地化。不再相信别人和别的国家。对我们中国的影响就是,以后发展靠自己,别人指不上了;
第二,政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这次金融危机是从购房的次贷引发的。在中国房地产界也有人不断地创新,如:“保租销售”、“无理由退房”、“零首付”都有可能演变成为没有监管的金融产品。万幸的是在中国远远没有美国人搞的这样大;
第三,金融产品趋于简单化,复杂的衍生产品没有市场;
第四,数学模型没有人相信了,更相信自己的大脑;
第五,新的发明不再时髦,人的经验变得重要了;
第六,市场中的透明度更重要。
通过对这些的学习,拓展了我的视野,对于以后理性地分析、握形势起到了指引的作用。
二、对当前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加深了了解
20xx年下半年,受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冲击,为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求十项措施,在20xx年第四季度安排了第一批新增1000亿中央投资,重点安排在十个方面(即: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以及“四个优先” (即:在建项目优先、已办理完项目审批手续的优先、已列入国家规划内的优先、灾后恢复重建的优先);随后又安排了第二批1300亿,第三批700亿,第四批投资计划正在编制中。通过学习明确了国家投资导向,把握了投资重点,今后,能紧紧围绕国家政策,有针对性地工作,能根据国家资金投向,结合本地实际,及早地做好规划、完善好相关前期工作,保障国家投资及时产生拉动经济增长效应。
三、增长了工作技能
培训中,给我们授课的既有省发改委社会处、交运处、投资处的专家,也有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学院的教授。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给我们讲了发改工作的方方面面。发改工作涉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每一项工作都事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而县级发改部门处在“宏观经济之尾、微观经济之首”的这样一个位置,我们工作是否到位,关系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通过培训,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谋划好县域经济,心中要明确全县怎样定位,产业怎样布局,工业怎样摆,旅游等第三产业达到怎样一个档次,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二是紧抓国家投资导向,及时、及早地谋划一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三是要按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按质按量地做好当前的项目实施管理工作。
四、树立了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意识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当今世界日新月异,观念迭变,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答案只有一个:紧握时代脉搏,不断加强学习,以丰富的学识完善自己,才能使自己在学习工作中游刃有余。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想,作为发改系统的一名工作人员首先学习上要主动。要以宽容之心接受新思想,转变旧观念。我们绝不能做 “守旧老人”。其次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天,都应该有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有了喜好之心,学习就不会是一种打发时间的手段,而是一种需求,一种享受,一道美味可口的佳肴。再次要眼界开阔,学以致用。我们要坚持科学知识与一般知识相结合,坚持专业知识和一般知识相结合,广泛涉猎,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与社会同步的人。另外,我们还应该针对自己职业的特点,将工作与人民利益结合起来。要学以致用,要把自己所学应用于社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唯有如此,我们才不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