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xx年工业经济回顾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领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八大提升”总体要求,以“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为重要载体,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健全考核、竞赛、评价体系,强化政策、目录、引导作用,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深化优质服务企业,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工业增长稳定,效益回升明显。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07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6%;销售收入2921.3亿元,增长21.0%;完成利税220.0亿元,增长17.1%;实现利润140.8亿元,增长16.0%,销售增幅与利润增幅的差距已由去年同期的9.3个百分点降为现在的5个百分点。
(二)产业趋向合理,龙头带动明显。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近80%的纺织、机械、医药化工和有色金属冶炼四大重点行业,今年来都在各自增长区间保持平稳发展。支柱产业纺织业呈现量稳质优的发展势头,1-10月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完成销售1363.7亿元,增长16.4%;实现利润46.4亿元,增长10.9%。机械、医药化工和有色金属冶炼三大行业都保持平稳增长,1-9月累计增幅分别为22.9%、39.3%和30%,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投资持续优化,结构调整加快。到10月底,全市在建工业项目4094项,计划总投资1023.6亿元。1-10月全市完成工业投入416.6亿元,增长9.4%,其中列入20xx年市重点工业建设项目计划的158个项目完成投入101.7亿元,占全市完成工业投入总额的24.4%。从在建情况看,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完成投资的比重进一步加大,由去年同期的66.5%提高到现在的67.5%,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1.0%;纺织行业属于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的投入,也由去年同期的70.0%提高到现在的82.0%。从投入内容看,设备和技术投入的比重明显增大,今年前10个月完成的投资中设备与技术的投入比重达65.0%,同比增加近5个百分点。
(四)创新意识增强,内涵发展加快。1-9月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共支出科研活动经费17.7亿元,增长58%,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累计创造新产品产值556.5亿元,增长52.1%,高出同期产值增长速度1.3倍,新产品产值率达20.4%,比上年同期提高7个多百分点;海亮集团和日月集团入选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50强。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增幅低于工业总产值增幅9.8个百分点;全市万元工业产值能耗0.268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1%。今年,全市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7只(3只复评),目前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5只,“中国名牌”产品40件,成为12个“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和6个“中国品牌之都”之一。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抓产业引导,推进结构调整。编制出台《___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产业导向目录(20xx?20xx)》,明确“十一五”期间我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结构调整的重点、目标和发展方向。同时,通过重点推进实施如浙江凯达机床集团柔性加工设备制造、浙江三圆石化30万吨聚丙烯等一大批投资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附加值较好的重点项目,加快以存量优化和增量投入来调整工业结构。
(二)重抓项目投入,增强发展后劲。组织力量对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实地走访,建立市区市级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业务处室联系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年重点项目当年开工率达到90%、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率达到70%以上。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重点项目指标,全市有50只工业投资项目列入20xx年度省重点技改计划,项目总投资104.3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7.4%和21.4%,居全省各地市首位;有157只技改项目列入省经贸委组织实施的“双千工程”计划,项目总投资422亿元,投资规模占全省总量的24%。同时,加大引进内资力度,以此作为拓展工业投入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出台《关于鼓励外地企业来绍投资的意见》等相关文件,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工作网络,开展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加强对内资引进工作的服务和管理。截止9月底,全市共引进内资项目193只,项目总投资205.5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80只,总投资182.9亿元,分别占项目总数的41.5%和项目总投资的89%。
(三)重抓园区经济,促进块状集群。以12个经济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功能区为载体,通过加强产业引导,搞好配套服务,不断提高工业园区化水平。1-9月份,全市12个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22.6亿元,同比增长29.5%,全市工业的园区化水平达到41.2%。全市已形成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38个,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块将达8个;特别是以集群块状经济为依托的经济强镇,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预计全年,全市工业产值超100亿元的经济强镇将达15个。
(四)重抓集约发展,加速产业提升
1.加强自主创新。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步伐,全市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和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分别占全省的11.1%和17.1%。到现在为止,全市已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0家,均占全省总数的16%;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6家。抓好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今年全市有25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有浙江广洋电子科技公司开发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21只项目列入20xx年浙江省工业领域自主创新合力攻关和产业化扶持重点项目计划,在全省100项攻关项目中占21%。抓好应对技术贸易壁垒工作,对全市年销售收入200万美元以上的出口企业进行技术贸易壁垒调查,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应对技术贸易壁垒项目专项资金。目前,我市共有9只项目成功列入省应对技术贸易壁垒项目,并且全部按期完成鉴定验收。
2.加强节能降耗。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节能降耗工作会议,市政府、市经贸委分别与各县(市、区)及部分重点用能企业签订了《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同时通过建立了GDP能耗指标公告制度、开展节能产品展示、在重点行业开展节能竞赛、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以及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措施,引导企业提高资源忧患意识和节能降耗意识。仅全市30家省级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就实施清洁生产方案805项,完成投资1.2亿元,预计年节电5670万千瓦时,节水1020万吨,节煤4.5万吨,节汽13万吨;削减化学耗氧量3899吨,二氧化硫618吨,工业固体废弃物3.8万吨,实现经济效益1.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