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黑底白字
“翻开20xx年的影像记忆,我市广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积极投入于社会新农村建设,在农业生产一线,在工厂企业车间,在抗洪救灾前线,在冰冻灾害面前,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处处留下了他们闪光的足迹……”
[出片名]——闪光的足迹
[现场声]八步区仁义镇共和村指导员岑桂华
“……”
[解说]20xx年初,**市驻梧州管理处的岑桂华离开单位,带着简单的行囊来到八步区仁义镇共和村,从这一天开始,他要在这个陌生的农村工作和生活一年!
[同期声]八步区仁义镇共和村指导员岑桂华
“只有投身新农村建设工作,才能够使自己的意志得到磨练,使自己的社会阅历得到增长,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就报名下到共和村来。”
[解说]其实,岑桂华只是我市众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中的普通一员。20xx年,全市选派第二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共1543名,分别进驻737个行政村和社区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黑场]
“……”
[解说]几乎在岑桂华下村的同时,富川县委组织部的陈开勇也开始到福利镇花坪村,他决心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的磨练自己。他在驻村日记里写到:“刚到花坪村,村干部看到我个子比较小,又不爱说话,不怎么看得起我,当时我并没有灰心,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花坪村群众的信任。”
[小标题一]抓调研 当好社情民意调研员
[解说]从城市到农村,从优越的工作环境到艰苦的农村,面对种种困难和矛盾,广大指导员并没有退缩,他们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风风雨雨,他们上山下乡,走村串户,全面调查驻村的基本情况,努力寻找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同期声]昭平县走马乡福行村指导员吴文维
“驻村的时候和村干部存在着沟通方面的问题,和村干部多接触多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他们觉得我还是比较实在的,想认真做点事情的,也逐步消除了隔阂。”
[解说]在驻村工作中,广大指导员舍小家、顾大家,把驻村当成自己的家乡。指导员岑桂华的父亲已经79岁,儿子才4岁,妻子又要上夜班,家里老老少少都需要他照顾。驻村后,他把对亲人的牵挂抛到了一边。
[同期声]八步区仁义镇共和村指导员岑桂华
“驻村工作后,通过三个多月的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与村两委干部召开产业发展研讨会,理清共和村的发展思路,把共和村建设成为自然、人文、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村,按照这个目标来发展生产、组织生产。”
[解说]为了尽快掌握花坪村的实际情况,指导员陈开勇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我们从他的驻村日记中看到:“昨天晚上去花坪村调研的路上,我接到家里来电,说父亲病了,叫我马上回去,可是村里要开群众会,一边是父亲,一边是群众,最后我还是去了花坪村,尽管因为工作我没有来得及回去照顾父亲,但是相信病中的父亲一定会理解儿子的心情。”
[解说]通过调查研究,广大指导员普遍掌握了驻村的基本情况,真正了解了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纷纷制定了本村的年度工作计划,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黑场]
“……”
[小标题二]抓宣传 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
[解说]尽管这些年来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广大农村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因此,广大指导员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昭平县仙回瑶族乡古盘村地形偏僻,信息闭塞,群众非常渴望了解山外的世界。
[同期声]昭平县仙回瑶族乡古盘村指导员喻湘泉
“由于这里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老百姓)对党的政策、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政策了解得比较少。”
[解说]这位被称为“脱产指导员”的年轻干部名叫喻湘泉,他一个月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古盘村。为了做好党的政策宣传,他把村里的古祠堂改造成农民书屋,把现代化的信息引到了偏僻的小山村。同时他还充分发挥自身的摄影特长,不仅把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宣传到户到个人,还拍摄了大量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材的新闻图片,先后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南方日报》、《广西日报》等国
[同期声]昭平县仙回瑶族乡古盘村指导员喻湘泉
“圣诞节前,我们这里发生了一次火灾,有几百名群众围观,刚好我们古盘村群众开会,知道这事以后,就跑到现场去,奋不顾身地帮助板厂抢救物资,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我们群众的觉悟提高了。”
[解说]钟山县红花镇龙燕村指导员覃晓丽,她利用自己文艺方面的特长,精心编排了20多个新农村题材的歌舞和小品,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农村基层。
[同期声]钟山县红花镇龙燕村指导员覃晓丽
“我们现在正在编排准备三下乡的节目,主要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反映乡村变化的节目,我们正在加紧排练,也加紧创作力度,争取拿出好的作品奉献给群众。”
[解说]广大指导员利用不同的阵地,采用不同的形式,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宣传,主动扮演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的角色,20xx年,全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队共开展广播电视宣传1422次,印发宣传资料34020多份,出版工作简报86期,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动画卷。
[黑场]
“……”
[小标题三]抓发展 当好富民强村服务员
[解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广大驻村指导员始终把发展驻村经济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钟山县花山瑶族乡三叉村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市渔牧水产局干部周金亮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山外的先进信息,也给三叉村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了福音。由于山区自然村分散,距离较远,他在山区一呆就是几个月,经常借宿在瑶胞家。他凭借自己多年对养鸡技术的研究,扶持瑶胞养殖果园鸡。
[同期声]钟山县红山瑶族乡三叉村指导员周金亮
“秋冬季节主要预防传染性鼻炎,还有鸡瘟,但是鸡瘟早段世界已经打了疫苗了,现在重点是预防传染性鼻炎……”
[解说]20xx年,经过周金亮的协调,三叉村60户村民得到后援单位的资金扶持,大力发展养鸡业,并辐射带动周边村农户养鸡1.5万多羽,仅养鸡一项可使每户村民增收500多元。在八步区五协村,指导员赖定和王维智驻村后,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协作当地党委、政府重点引导农户规模发展蘑菇种植,如今富裕后的村民盖起了小洋房,建起了农民公园,加强了村容村貌建设,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