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我不知道自己读了多少遍。小学的时候是老师一句一句带着我们读的;初中的时候是老师领着我们做好事让大家一块读的;高中的时候是为了写心得体会自己读的;大学的时候是为了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一字一句读的;参加工作后的今天,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自己读的。可以说,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伴随了我人生,伴随了我整个成长过程,造就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是主席在1944年9月8日,为了纪念张思德同志在他的追悼会上的即席讲话。作为人民的领袖、军队的统帅,如此郑重地参加一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为他致悼词长达近半个小时,这是异乎寻常的。当时,主席虽然是即席讲话,手里没有讲话稿,但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是经过长时孕育,有着深远思考的,是出于统一延安军民思想的需要,是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彻到全党全军中去,使之确立为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张思德的死是偶然的,但主席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倡导推广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去却是必然的。不仅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而且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六十多年来,“为人民服务”和张思德的名字一直回响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造就了我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的优良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出现了富有时代精神的英雄模范,“为人民服务”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思想行为准则。
上小学、初中的时候,我们所学习的英雄人物是雷峰、张思德、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那时候自己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就是做好事光荣,“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上高中的时候,学习、高考就是我们的目标。学习主席的《为人民服务》,老师只是一句带过,学好了本领就可以很好的“为人民服务”,真正的目的在于写心得体会,应付高考的作文。回想起来,那时对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的理解是很肤浅的,更多的注重了《为人民服务》的文学价值,对它精髓的理解还不及儿时。
考上了大学,由于大学教育方式的缘故,更多的徜徉在哲学、经济、历史等知识的海洋里。但当我再一次在图书馆里拿起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为人民服务》的时候,我感到了心灵的震憾。主席的文章就象一位智慧老人用通俗易懂、娓娓动听的语言给我诉说着哲学和人生的真谛。特别是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短短一篇祭文,那么博大精深,那样言简意核。当我背诵《为人民服务》的时候,深深地感到多一个字显得多余,少一个字显得缺憾。主席用朴实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告诉了我们一个永恒的真理,“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九七年上班以后,正值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金融、市场、资本”长期萦绕着我们的思想,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仍旧停留在学时的水平上。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独善其身是我的行为准则。真正地对“为人民服务”真谛地深刻理解是在这次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先进性教育,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能只当作一个口号喊一喊,而应该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但思想上入党要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一生一世,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应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终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干好了本职工作,创出了一流业绩,就是在为人民办事,就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党员先进性的要求。离开了本职,为人民服务就会没有根基,就会失去依托,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离开了本职,党员先进性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目,成为空中楼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员先进性亘古不变的标准。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干好本职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共产党的一切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干好本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需要有高度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需要有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勇气,需要有甘于寂寞,不图名利的毅力和决心,更需要有一颗对党对人民忠诚的心。有了一颗对党对人民忠诚的心,不论你是什么职位,不论你在什么岗位,何愁不能创出一流的工作业绩。而每个党员都能立足本职,创出一流业绩。在我们统战部门,也有无数默默奉献着的干部。他们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比热爱,把人生的坐标构建在为党建功立业,为人民真诚奉献的基石上,在各自的岗位上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敬佩,为党的旗帜增添了光彩。
党的号角又一次吹响,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以“三个代表”为指针,以先进模范为标杆,在自己本职岗位上以一流业绩来实践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