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微笑着说:那你说。虽然我们的要求是一幅画,但这位同学的想像力更丰富,能创作好几幅画,让我们听听他描述的精彩画面。
学生得意地说:我一边抛纸船,一边看着纸船从船舷旁飞落,眼里含着热泪。
其他组的同学也纷纷高举着手,喊着:老师,我来,我来……
整个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的氛围,学生的精彩不时地展现。
第三次读,老师说:品语言,创作精彩画面。我们既是读者,又是创作者,把我们的感情放进诗歌的朗读里,站起来齐诵。
学生们齐刷刷地站起来,声情并茂地朗诵。把诗歌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堂教学获得了成功。
教学反思: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矛盾,预设是教师的预先设置,是相对静态的;生成是学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识、技能,是相对动态的。在教学中最忌把教师预先埋伏的答案,或者教师预料中的结果作为学生的生成。不过,我们虽然无法预设到一切,但总可以尽可能多的预设一切,
课前精心预设,教师才能更好地调控没有把握的课,才能使课堂上出现精彩的生成,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胡老师的预设很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为什么在她的课堂上学生能如此轻松自如?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这位教师在预设时做到了“新、巧、活”三个字,从而
成功地处理好了预设与生成这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
使用教材——“新”
精心预设首先体现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也是新课标反复强调的。叶老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必须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进行学一篇带多篇的训练,从而“增强学生在各种场
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很欣赏胡老师的做法,她在精心预设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纸船》是一首诗歌,诗歌的教学最忌的是一字一句去分析。胡老师在教学中完全抛开了教师带着学生精品细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第一遍读的时候,只要读准字音,读顺畅就行了,减轻了学生的朗读压力。第二遍读的时候,学生的感情不够到位,老师不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尝试着解决。第三遍还是让学生自己把这一阶段的学习收获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不断地朗读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诗歌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