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莺啼序》艺术上的第二个特点是象征性的表现手法。作者打破了陈述事件、白描景物和直抒胸臆这些惯见习知的传统经验,而采取有声有色的客观形象来表现内心的微妙活动,赋予抽象的意识、情感以具体可感的形式。他通过自己的创作把象征性的艺术手法推向一个新的境界。在这首词里,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运用比拟手法,通过联想使抽象的意识活动与具体形象相结合。《莺啼序》的副题春晚感怀"宋词中写"春晚"的作品俯拾即是,有的先写"春晚",然后直抒,如吕滨老《薄幸》:"青楼春晚,昼寂寂……鸦啼莺哝,惹起新愁无限。"有的则先画春晚之景,然后点题,如贺铸《湘人怨》:"厌莺声到杭,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伴,……几许伤春春晚。"有的只通过形象来展现春晚图景,如蔡伸《柳梢黄》:"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风飞雪而《莺啼序》中的"春晚"内容却直贯四段,就第一段来讲,用笔就十分集中了。作者曾三次着墨,逐层深化,层层渲染,而主要用的是比拟手法:一是燕子,二是画船,三是轻絮。作者赋予燕子以人...
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原文、译文、赏析,标签:宋词精选大全,http://www.suxue6.com
《莺啼序》艺术上的第二个特点是象征性的表现手法。作者打破了陈述事件、白描景物和直抒胸臆这些惯见习知的传统经验,而采取有声有色的客观形象来表现内心的微妙活动,赋予抽象的意识、情感以具体可感的形式。他通过自己的创作把象征性的艺术手法推向一个新的境界。在这首词里,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运用比拟手法,通过联想使抽象的意识活动与具体形象相结合。《莺啼序》的副题春晚感怀"宋词中写"春晚"的作品俯拾即是,有的先写"春晚",然后直抒,如吕滨老《薄幸》:"青楼春晚,昼寂寂……鸦啼莺哝,惹起新愁无限。"有的则先画春晚之景,然后点题,如贺铸《湘人怨》:"厌莺声到杭,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伴,……几许伤春春晚。"有的只通过形象来展现春晚图景,如蔡伸《柳梢黄》:"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风飞雪而《莺啼序》中的"春晚"内容却直贯四段,就第一段来讲,用笔就十分集中了。作者曾三次着墨,逐层深化,层层渲染,而主要用的是比拟手法:一是燕子,二是画船,三是轻絮。作者赋予燕子以人的情感,让它以惋惜的口吻去说":"春事迟暮"。作者赋予"画船"以神奇的魔力,让它"载"着湖上的繁华与美好的"清明"季节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作者使"轻絮"知觉化,让它"化"成"羁情"漫天飞舞。表面上,这三件事物并无必然的联系,但作者经过自由联想,把它们巧妙地串接起来,不仅使西湖晚春的形象立体化,重要的还在于通过这三件事物烘托出作者内心情感的起伏。
第二是运用借代手法,通过暗示使复杂的意识活动知觉化。《莺啼序》的主题是悼亡,但是,作者不仅未在题中标出,而且有关亡妾的身世、遭遇,甚至连某些关键性的细节也一概略去,而主要依靠暗示手法来表现的。这与前面提到的几首悼亡诗词在表现手法上有明显的不同。同样是回忆或描写死者,潘岳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苏轼是"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贺铸是"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鹧鸪天》)
而梦窗词中则用借代手法予以暗示,并不言明:"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这里的"花"、"玉"、"香"均代指亡妾。同样是回忆过去的生活细节,潘岳翰墨有余迹","遗挂犹在壁"。元稹是"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贺铸是"谁复秋窗夜补衣。"上述诗词,细节清晰可辨,而梦窗词中则是通过物象、场景乃至道具这样一些具体事物暗示出来的。如"歌纨金缕"暗示相遇之初的欢乐;用"断红湿"、"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暗示欢乐的结束;用"春宽梦窄"暗示美满的爱情遭受到社会的阻挠与摧残。
第三是适当地用典,通过象征来展示内心活动。吴文英是喜欢用典的词人之一,但在这首长调里却只用了三数个典故。这些典故以精炼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和丰富的含义,展示出作者的内心活动,并有一定的象征性。溯红渐招入仙溪",用的是刘晨、阮肇入天台逢仙女的故事,说明作者与亡妾有一段奇缘,同时又象征爱情的美满。又如"躲凤迷归,破鸾慵舞"用的是鸾鸟诗序中的故事,写的是"鸾镜"既是亡妾的遗物,又象征自己形只影单的孤独处境。
当然,比拟借代乃至用典并非梦窗之所独有,而梦窗使用起来却与其他诗人所使用的效果显然不同。其原因:一是梦窗词中使用这些手法数量多且极为普遍;二是在使用这些手法时往往与联想、暗示和象征紧密交织在一起;三是这些手法比较集中地用于词中的关键之所在。其结果,梦窗词就呈现出与其他词人完全不同的面貌:本来一见便知的形象,一说就懂的思想感情,通过梦窗表现出来却反而使人感到迷离倘恍,委曲含蓄,如罩娇尘软雾"之中,需要读者探幽发微才能逐渐显露其绰约多姿的本来面目,才能体味其幽芳逸韵。而且,也只有如此,才能发掘出其作品所深涵的某种社会意义,对梦窗词才能得出恰如其分的正确评价。
上一页 [1] [2] [3]
Tag:宋词精选,宋词精选大全,语文学习 - 古诗词学习 - 宋词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