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违法宣传相伴而行。在检查中发现,非药品冒充药品,在宣传上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在包装、说明书上标示功能主治、适应症,声称对各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二是店堂广告,贴膏赠“药”;三是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和小传单、墙体广告铺天盖地,宣传疗效,进行虚假的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
第三,分析存在的原因主要有这些方面:非药品冒充药品类产品无适用法规,多头管理、监管缺位,造成一种“真药有人管,伪药无人问”的怪现象,难以追查、索赔;生产和经营企业规避监管程序而牟利;检验标准缺失,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产品性质界定不清等等,无法界定分类;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宣传不够,群众识别能力不高,搞不懂复杂的批准文号,误认为“凡是宣传能治病的都是药品,又价廉物美”,从而上当受骗,造成虚假的繁荣市场。
通过认真开展该项活动,我们也获益
www.suxue6.com 匪浅:首先,是更全面地提高了稽查人员的专业水平,为下步和今后一个时期能有效开展查处无文号产品冒充药品的违法行为积累了实战经验;其次,我们还在调查过程中,“搂草打兔子”,顺带发现并立案查处了其他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5件,成为今年稽查办案的“第一波”;重要的是,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市场上“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违法经营行为不可小觑,假药“糖脂宁胶囊”事件更是敲响了警钟。国家局的这次统一行动,是“保民生,保稳定”的有机组成部分,将为下一步各部门依据职责分工开展非药品产品分类整治奠定良好基础。为严厉打击非药品冒充药品违法行为,净化药品市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们基层药监执法人员理应在随后的行动中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